男生网小说阅读网 > 游戏竞技 > 炁学原理 > 二、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二、原子的组成和结构(1 / 1)

二、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是最简单的组子,氢原子是最小的原子,因为氢原子是由一个核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的,在电子层间是电磁场炁子,其他原子都是由一个核子和两个以上的电子构成的,有两种以上的炁子存在(一个电子形成一种炁子)。西学对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是从氢原子开始的。西学认识了原子里的核子和电子,对原子炁子还不认识。

1、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

从认识到阴极射线、α、β、γ等射线的本质是量子后,1903年汤姆逊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正电荷和电子都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但是这个理论同实验事实不符,是不正确的。1911年,英国的卢瑟福根据α射线的散射实验,提出了现在公认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核子组成,核子就是质子和中子。就是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量子组成的,不同的原子有不同数目的量子数。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结构;原子的直径D为(2~3)×10-8厘米,原子核的直径d为10-13~10-12厘米,D/d=104~105。原子核和电子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亿万分之一;原子核占了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原子核所带电荷为+Ze,Z为原子序数,也为电子数。原子核的正电量等于所有电子的负电量,所以原子呈现中性;电子不停地围绕原子核转动。

图4.23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炁学提示:西学对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错误已经在量子里介绍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样存在问题。原子是由量子构成的,核子和电子两类量子结合形成了原子,同时电场和磁场形成了电磁场炁子,即原子炁子。就是说原子是由核子(阳子)、电子(阴子)和炁子三种物质构成的。阴阳量子结合成原子后,对冲状态下的中性电场和中性磁场结合形成了电磁场炁流,也叫做原子炁子。我们把原子炁子中的中性电场叫做电炁子,把中性磁场叫做磁炁子。电磁场是没有电性和磁性的,是中性的炁流。原子炁子在易学里叫做冲气、太极、一、中气等。易学的这些叫法,表明了炁子的不同特征:冲气表明了电磁场炁流的对冲状态,一和太极是有阴阳但是阴阳未分(阴阳混合)的状态,中气是无阴阳性质的中性状态。事实证明了易学的真理性。电磁场炁流是炁子化炁体,简称炁子,是由炁流凝聚而成的(注意:这里用“凝聚”而不是“凝结”,凝结则成为炁粒了,就没有流动性了)。炁子是将阴阳炁粒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使炁粒变大。正是由于炁子的存在,使电子不能够和核子相碰撞或者分离,而是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内,呈现不离不弃的动态平衡状态,形成了电子云现象。当原子的电场外泄时原子显电性,当原子的磁场外泄时原子显磁性,不外泄时显中性。

在原子中,炁子是西学唯一没有认识到的物质,而炁子却是构成原子的主要物质。在原子中,量子只占原子体积的亿万分之一,其余的都是炁子,炁子是原子的主要成分。原子、核子和电子的直径分别是10-8、10-12、10-16cm,如果把电子放大当作一个φ1mm的小球,那么核子就是一个φ10m的大球,原子就是一个φ100km的巨球了,电子和核子之间的距离有50公里远呢,在这个巨大的空间里就是炁子这种物质。量子结合成为原子后,电场和磁场会发生分离,就是炁流的进出口发生分化,使原子里的量子出现了极化现象,炁流不再是均匀分布的了,而是主要集中在两个量子之间,电磁场被囚禁起来了。电磁场的这种变化使原子里的量子自转起来,形成了自转和公转运动。为了分别不同电子形成的原子炁子,我们也把这个电子形成的原子炁子叫做某电子炁子、电子云炁子。

1905年,爱因斯坦(1879-1955)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理论。该理论认为:光不是连续的波,而是由特殊物质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叫做光子,也叫做光量子。光能就是光子流。原子所辐射的光子的能量ε=hγ,普朗克常数h=6.62×10-27尔格秒。这个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光子物质的来源和去向问题。西学认为,核子和电子是靠“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光子”结合成为原子的。这是西学对光的本质不认识的缘故。光是炁流,一进入原子里就变成了炁子,在原子里是没有光子的。核子和电子的结合物质是炁子,不是光子。光子来源于原子炁子(就是电磁场物质),炁子辐射出去就形成了光炁流,光炁流是光子的运动状态。光子是炁流物质,不是炁粒物质,不是量子,只有运动质量,没有静止质量,也没有电磁性质。光炁流是炁体的线流,不是球粒流。

炁体、炁子和量子都是单组分物质,都是无内部结构的。它们的不同在于:炁体没有外形,不能够生产炁流,没有电磁性;量子是圆球形,能够生产炁流,有电磁性;炁子是不定形,能够生产炁流,有电磁性,但是电磁性不显出来,是被囚禁在原子里的,是隐蔽着的。炁子虽然是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但是混成一体了,无法分开它,依然是一种单组成物质。这种物质就是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混合物。

图4.24氢原子结构的三种表示方法

图4.25量子结合成原子的两种表示方法

图4.26原子生产光子的机理

2、原子光谱。

原子是生产光炁流的物质,光炁流形成了光谱现象,所以叫做原子光谱。光谱有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两类。发射光谱是由发光体发出的光直接形成的光谱,又分为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两种。连续光谱是由红到紫的色光组成的连续色光带,是由上千度的高温炽热的固体、液体或者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的,是电子在电离态各级跃迁发射的光形成的,所发射的光频率γ=γ∞+mv2/2h;明线光谱是由背景为黑色的不连续的明线形成的光谱,是由高温低压气体或者蒸汽发出的光形成的。明线叫做光谱线。吸收光谱是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有暗线的光谱,是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经过低温气体或者蒸汽时形成的,是由于相应的光被吸收的缘故。太阳光谱就是吸收光谱。明线光谱是原子辐射的光所形成的,暗线光谱是原子吸收光所形成的。

德国的基尔霍夫(1824~1887)在1859年发现了光谱定律:每种元素形成的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的暗线位置是相互重合的。这个现象表明,元素所发射的光的频率同所吸收的光的频率是相同的。这个是分光学基本定律,人们把它叫做基尔霍夫定律。光谱现象证明: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光谱——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即每种原子只发射或者吸收一定能量的光。我们把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光谱线叫做标识谱线、特征谱线,可以用来分辨元素的种类。每个原子光谱都是由众多的明线或者暗线光谱线构成的,每条谱线代表了电子运动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光谱分析。光谱的发现使光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光谱学。利用光谱能够进行光谱分析。从光谱了解原子的方法叫做光谱分析。光谱是由原子产生的光形成的,不同的原子和不同的电子状态产生不同的光谱。光谱线是电子分布和运动情况的反映,研究光谱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根据原子光谱,就能够了解原子及其内部的组成和结构。通过光谱就可以知道这些光是由什么原子产生的(元素的种类),还可以知道原子构造、分子构造、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含量等。光经过电场和磁场的时候会发生变化,因此又可以知道电场和磁场的情况。实验证明:在元素含量低于5%时,谱线强度同含量成正比关系,谱线越强说明含量越多。因此利用原子光谱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光谱分析具有很大的优点:灵敏度高(含量可以达到亿分之一),分析迅速(约几十分钟)。光谱学是研究天体的重要武器和最主要的手段,光谱分析是获得天体的化学组成的唯一手段。关于恒星本质的知识,几乎都是来自光谱分析。根据天体光谱可以知道天体的温度、压力、电场、磁场、化学成分(有无、种类、含量、同位素)、运动速度、转动等信息。氦元素是首先根据太阳光谱发现的,是在1869年由英国的洛基尔发现并且命名的,26年后英国化学家雷姆塞才从地球矿物中得到氦。恒星光谱说明,恒星的元素基本相同,氢占71%,氦占27%,其余元素占2%。根据光谱的多普勒效应可以了解天体的运动方向:远离、靠近还是转动。河外星系的光谱只有红移没有紫移,而且距离越远红移越大,说明总星系正处在爆炸膨胀状态,成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有力证据。一些天体存在在连续光谱上有吸收谱线和发射谱线,吸收线是低温的大气层吸收引起的,发射线是高温的大气层气体引起的,这些气体是从星球发射出来的。

炁学提示:每一种原子具有不同的原子炁子,每个电子也有不同的电子云炁子。这些炁子辐射出去形成了不同的光炁流,形成不同的光谱线。一个光炁流叫做光炁流子,简称光子。每一个原子光谱是由众多的光谱线组成的,是由不同的电子产生的。根据谱线可以知道是什么轨道上的电子产生的(正确地说是由什么电子形成的电子云炁子产生的)。原子吸收光炁流的时候就形成了暗线光谱,是使光炁流变成炁子的过程。

3、原子能级。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也是宇宙里最多的元素,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的原子光谱。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1913年,丹麦的玻尔结合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提出了原子能级理论,即电子轨道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并且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有不同的动能和势能,这些能量叫做原子的能级。电子轨道的半径公式:r=nh/2πmv,公式中n=1、2、3……,叫做轨道的量子化。

图4.27氢原子的波尔轨道

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n1上,叫做基态。当原子吸收能量时,电子跃迁到其它轨道上,叫做激发态,n=∞的状态叫做电离态。原子在激发态只能停留极短的时间(约百万分之一秒),很快就回到基态,把所吸收的能量以光子形式辐射出去,形成原子发光和原子光谱现象。就这样,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之间来回跳跃时,引起能量变化(光子的能量为两个轨道能级之差:E2-E1=hγ),形成了光谱现象:当电子从远轨道跳跃到近轨道时,就要放出能量,有一部分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形成了原子的发射光谱;当原子受到外界因素激发时,电子吸收能量,从近轨道跳跃到远轨道,这些能量中有一部分能量以光子形式被电子所吸收,形成了原子的吸收光谱。一个原子一次只发射一条光谱,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各种不同的全部谱线呢?这是由于有很多原子的缘故。电子所发射或者吸收的光子的频率不是由电子的能量决定的,而是由电子跳跃的能量差决定的。对于氢原子,当电子从远处跃回到n1轨道时形成的光谱叫做莱曼系,发射的是紫外光;跃回到n2轨道时形成的光谱叫做巴尔末系,发射的是可见光;跃回到n3轨道时形成的光谱叫做帕邢系,发射的是红外光。

后来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原子能级的存在(见下图)。但是,有很多的电子在这个实验中神秘失踪了,被氢原子吸收了。西学没有告诉我们这些电子到哪里去了。这个理论也没有解决光物质的来源问题,因为光是物质,轨道和能级不是物质。

炁学提示:原子吸收电子的过程是原子产生光子的反过程,所吸收的电子转变成了炁子,使原子的内能(炁子的能量)提高了。电子一直在绕原子核转动,其轨道是不闭合的椭圆形状。当电子从远处向核子靠近时就会发射炁子形成光炁流,相反,当电子远离核子时就会吸收炁体或者炁流或者电子等形成炁子。

图4.28验证原子能级存在的实验

4、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氢核直径为10-13cm,氢原子直径为1.0×10-8cm,氢分子直径为2.5×10-8cm。在氢分子中,氢核间距为0.74×10-8cm。就是说,氢原子结合成为氢分子后,核靠近了,从1.0×10-8cm变成了0.74×10-8cm,电子被推远了,从离核0.5×10-8cm变成0.88×10-8cm。

炁学提示:原子结合成为分子时,原子炁子变成分子炁子,有一些原子炁子辐射出去变成了炁流(光和热等反应能),炁子能量变低,稳定性提高。

图4.29氢原子结合形成氢分子

最新小说: 全职召唤法师 木叶之赚钱养家 从乡村球队走向豪门列表 变身反派少女 下路禁止秀恩爱[电竞] 小倾心 穿成病弱反派后 召唤玩家后我成了海王 火影中的学习大师 北地枪王张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