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阳五行理论2
(二)、五行理论
1、五行。
除了阴阳分类以外,还有一个五行分类体系,这个也是来自易学的理论。五行也有两个意思:五行炁粒和五行炁流,简称五行子和五行炁,统称为五行。五行子是生产五行炁的炁粒,例如生产水炁的炁粒叫做水行子。五行子是五行炁的生产者和承受者。
什么是五行炁?根据炁流的强度大小,可以分为水木火土金五行炁流,在易学里叫做五行气,也叫做五炁、五气、五行等,就是水气、木气、火气、土气、金气,简称为水木火土金,相当于西学里的场能、波能、热能、光能、射线能这五类能量,它们反映了炁流能级的大小、炁流的流动形态和炁流的流动特征。
从本质上讲,五能炁流的不同在于炁流的流动形态的不同,其形态分别是炁体的稳流、球面流、紊流、线段流和圆粒流五类炁流。这些炁流的传播特征就是易学里说的“水润下,木曲直、火炎上、土稼穑、金从革”。例如炁体的稳流就像水润物一样,越远越淡,而且是指数般减弱(双曲线传播),直至于没有,但是没有明显的界线。曲直就是曲中带直,直线向前传播,曲线向横传播。炎上就是炎者上,就是能量大的争上游。稼穑就是像种庄稼一样,种啥得啥,略有增加。从革就是像包裹样,射线就是流动的量子,金就是量子,金气就是射线炁流,量子是生产电场和磁场的,被电磁炁流包裹着。
图7.7水润物呈双曲线状传播
从现象上讲,五类能量的不同在于能级差异。西学观测到的炁流能级谱是(频率单位:Hz):场能0~100,波能100~1012,光能1012~1016,射线能1016~?(X射线3×1016~3×1019、r射线3×1019~?,宇宙射线高达3×1029以上),热能在微波段和热光段(红外光和热性可见光。微波炉、红外灯就是利用微波和红外光生产热炁流的),为1010~1014。当炁流强度达到100~1012Hz就是波能,达到1012~1016Hz就是光能等。这是炁流的质量互变规律,用易学的话说就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或者用E=hγ公式换算为能量单位(eV、电子伏特):场能0~10-14,波能10-14~10-3(其中声波能10-14~10-10,电磁波能10-10~10-3),光能10-3~100,射线能100~?,热能10-5~10-1;还可以用c=γλ、E=mc2或者E=kT换算成波长单位(cm、厘米)、质量单位(g、克)或者温度单位(K、开)表示。
五行炁流还能够进一步细分:场能有电场、磁场、电磁场、引力场、斥力场几种,斥力场是西学还不认识的,相当于辐射能、暗能量、热暗物质;波能有声波和电磁波(无线电波)两类,声波能100~105Hz,电磁波能105~1012Hz。声波具体分为次声波、低声波(~20Hz)、声波(20~2×104Hz)、超声波(2×104~109Hz,进入了电磁波的范畴)等。电磁波也分几种:长波(10?~105Hz),中波(105~1.5×106Hz),中短波(1.5×106~6×106Hz),短波(6×106~3×107Hz),超短波(3×107~3×1011Hz)。超短波又分为:米波(3×107~3×108Hz),分米波(3×108~3×109Hz),厘米波(3×109~3×1010Hz),毫米波(3×1010~3×1011Hz),此外还分有微波等;光能分红外光(1012~3.9×1014Hz)、红光(3.9×1014~4.7×1014Hz)、橙光(4.7×1014~?Hz)、黄光(?~5.2×1014Hz)、绿光(5.2×1014~6.1×1014Hz)、蓝光(6.1×1014~?Hz)、靛光(?~6.7×1014Hz)、紫光(6.7×1014~7.5×1014Hz)、紫外光(7.5×1014~5×1016Hz)、x光(3×1016~3×1019Hz)、激光(4×1014~8×1014Hz)、热光、冷光等。激光是频率很高(能量很大)的光炁流。红外光和紫外光是不可见光,其余是可见光;热能有传导热、对流热和辐射热,分别是在固体、流体和炁体里流动的热炁流;射线能有x射线(3×1016~3×1019Hz)、α、β、γ射线(3×1019Hz以上)、阴极射线、宇宙射线(高达1015eV以上,相当于2.4×1029Hz以上)等。
表7.1五行炁流对照表
炁流
五行炁流
五行气:水木火土金
五能:场波热光射线
传播特征:润下曲直炎上稼穑从革
传播状态:稳流球面流紊流线流粒流
西学把炁流子(炁流的一个波形态)叫做能量子,这是由普朗克在1900年命名的。在此基础上,又有场子(电场子、磁场子和引力子)、波子(例如声子和电磁波子)、热子、光子、射线子(就是量子)被提出来。西学发现了五类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得到了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发明了炁流的应用方法,例如利用波炁流传播信息(无线电、有线电),利用光炁流传播信息(光纤通讯、激光导航、激光定位、激光武器)等。西学还发现波和光炁流都有多普勒效应,没有发现场、热、射线有多普勒效应。炁流的多普勒效应是炁流源的速度变化使炁流被压缩变薄而“硬”、浓密(能量密度增加),或者被拉伸变厚而“软”、稀薄(能量密度减少),从而出现波的声调变化和光的红移紫移现象。射线是量子流,是炁流的结束(能级最高的炁流),同时也是实物的开端(任何炁粒都是由量子和炁子组成的),能够产生场能,又从场能开始五行循环。
2、五行事物。
五行事物就是产生五行气的物体及其相互关系。产生木气的事物属木性质,具有生发柔和的特性,火气事物具有炎热上升的特性,土气事物具有生养化育的特性,金气事物具有清静肃杀的特性,水气事物具有寒冷湿润就下闭藏的特性。易学对五行事物(五行信息)的描述如下: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窍为目,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性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燥,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腥,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易学说:“太易生水(未有气曰太易),太初生火(有气味有体曰太初),太始生木(有形未有质曰太始),太素生金(有质未有体曰太素),太极生土(形体已具曰太极)。所以水数一,火数二,木数三,金数四,土数五”。
表7.2五行事物表
五行:水木火土金
八卦:坎震巽离坤艮乾兑
五季:冬春夏长夏秋
五方:北东南中西
五气:寒风暑湿燥
五化:藏生长化收
五色:黑紫青绿赤红黄白
五兽:滕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五味:咸酸苦甘辛
五音:羽角徵宫商
五声:呻呼笑歌哭
五数:1638275049
五体:骨髓筋膜血脉肌肉皮毛
五官:耳目舌口鼻
五脏:肾肝心,心包脾肺
五腑:膀胱胆小肠,三焦胃大肠
五常:智仁礼信义
五事:听貌视思言
五劳:立步视坐卧
五腧:合井荥俞经
情志:恐怒喜思悲忧
五神:志魂神意魄
五臭:腐臊焦香腥
五液:唾泪汗涎涕
五荣:发爪面唇毛
五形:圆直尖方薄
五谷:豆麻麦稷稻
五菜:藿韭薤葵葱
五果:栗李杏枣桃
五畜:猪鸡羊牛犬
五主:液色嗅味声
五化:肃荣茂盈敛
五物:水液木草火热土灰金石
五令:严贞宣发郁蒸云雨雾露
五星:辰星岁星荧惑镇星太白
3、五行作用。
在宇宙炁海里,天体生产的五行炁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形成了稳定的星系。有一行炁流发生改变,就会破坏这种平衡关系,建立新的平衡。炁粒之间通过五行炁流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在易学里叫做五行作用、五行关系,就是五行的生克扶抑耗泄等作用关系。西学对炁流与炁粒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得比较清楚,对炁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几乎没有什么研究。
易学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五行作用,都要受到而且只受到五行炁流的作用:“(一切事物)都不超乎五行之外,都在五行之中”。意思就是说,任何事物所产生的炁流有且只有这五类基本形式,而所受到影响作用的炁流有且只有这五类基本形式,不会多也不会少,不会有其它形式的炁流及其作用存在。这个理论在《西游记》里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事实证明了易学的真理性,在宇宙炁海里确实有且只有这五类炁流形式,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炁流存在了。炁流作用必定导致变化,有量变也有质变。但是易学里又说:“神仙能够超出五行之外,不在五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