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网小说阅读网 > 游戏竞技 > 炁学原理 > §4.4 分子学 一、西学对分子的认识

§4.4 分子学 一、西学对分子的认识(1 / 1)

§4.4分子学

一、西学对分子的认识

1、什么是分子?

分子概念的提出比原子要慢百年。约在2300年以前的西学就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着。1811年,阿伏加得罗把这种微粒叫做分子。1950年段形成了分子理论(分子学说、分子论),指出:一切物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体。任何物体都能够分割成为极小微粒的性质叫做物体的可分割性。用物理的方法分割到最小(极限)时所得的微粒就叫做分子。分子和原子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微粒。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且具有原来物体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永远运动的,例如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存在,例如可以压缩、热胀冷缩。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氢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炁学提示:分子炁粒简称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第三代炁粒,而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第四代炁粒。炁体→炁子→量子(第一代炁粒)→原子(第二代炁粒,第一代组子)→分子(第三代炁粒,第二代组子)→物体(第四代炁粒,第三代组子)。也可以说原子是多量子炁粒,是量子群,分子是多原子炁粒,是原子群,物体是多分子炁粒,是分子群,是一大群分子的组合体。归根到底一切组子都是由量子组成的,都是量子群。分子和物体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等价的。在易学里把分子和物体合在一起叫做万物,是有相同性质的物质,可见易学不谬。

2、分子的大小。

我们用直径和质量表示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大小已经在化学和物理学里测量出来。现在已经能够精确测量出分子的大小,用显微镜也能够看见分子了。无机分子的直径一般都在原子直径(约为几埃)的范围,为1埃(10-8cm)量级,有机分子的直径要大得多,没有一定的上限。例如氢分子的直径是2.5×10-8厘米,水分子的直径是4.0×10-8厘米,橡胶的分子量大约在20万到40万之间,分子大小用分子链长度表示。

炁学提示:分子的大小(质量和直径)一样有“有界无限”的特性,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无数多种分子存在。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最小的原子)结合形成的,分子式为H2,还没有确认最大的分子是多少。

3、克分子和阿佛加德罗定律。

克分子也叫做摩尔分子、分子的摩尔数,符号是GM。1克分子的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都是6.023×1023个,这个数字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1克分子的物质就是6.023×1023个某种分子的质量的克数,是用质量的克数除以分子量所得的值。例如氧气的分子量是32,那么32克氧气就是1克分子氧。由克分子质量和分子数可以求得分子的质量。例如1mol氢气的质量是2.016g,含有6.023×1023个氢分子,因此一个氢分子的质量就是2.016÷(6.023×1023)=3.3×10-24g,氢原子则再除以2,得氢的原子量为1.65×10-24g。阿佛加德罗定律是由意大利的阿佛加德罗在1811年提出的,后来经过实验证实是正确的。该定律指出:在同温度、同压力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由此可以得出,气体的重量比等于分子量之比,由此可以计算气体的分子量。现在我们知道,1mol(1GM)任何气体在标准状态下(0℃和760毫米水银柱)的体积都是22.4升,叫做气体的克分子体积,用GMV0表示,所含的分子数都是6.023×1023个,因此标准气体的分子数都是每立方厘米约2.7×1019个。

4、分子的种类。

从组成和来源分,可以分为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两大类,分别构成无机物和有机物,分别由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阐述。无机分子是非碳分子,有机分子是碳的化合物分子。

从原子数目分,可以分为单原子分子(例如氦气等惰性气体)、双原子分子(例如氢气、氧气、氯化钠等)、多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又分为单质分子(例如铁、碳等)和化合物分子(如水)。

从结构和功能分,可以分为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活化分子等。原子结合牢固则为离子,不牢固则为极性分子,很不牢固为非极性分子。

5、分子式。

分子可以用分子式表示。分子式是用原子符号(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分子的式子。对于单质,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都用原子符号表示,例如氦分子为He,氖分子为Ne,汞为Hg,铁为Fe;双原子分子例子:氧分子为O2,氢分子为H2。对于化合物,例如水为H2O,硫酸为H2SO4。

6、分子量。

就是分子的质量,可以由分子式算出,等于所含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分子量是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分子量,用M表示。例如水,M水=1×2+16=18。

7、分子间隙。

西学发现,物体都能够被压缩,说明任何物体中的分子之间都是有间隙的。气体的压缩性很大,所以分子间隙很大,固体几乎没有什么压缩性,所以分子间隙很小,液体的压缩性接近固体,但是比固体容易压缩。同一种物体,分子间隙在气态时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不同的物体的分子间隙是不同的,体现在密度的不同上。

炁学提示:分子的间隙同物体的内部结构特征有关。在组子里,量子只占不到亿万分之一体积,其它的空间都是空隙,里面充满了炁子这种物质。当原子结合成为分子时,原子炁子变成分子炁子,当分子结合成为物体时,分子炁子变成物体炁子。炁子形成分子的间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间隙里的物质就是炁子。压缩物体就是压缩炁子。

图4.35三类炁子

8、分子间力和分子作用球。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这种力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总体来说,西学对分子的引力作用比较清楚,对分子的斥力作用认识不足。分子有正电和负电中心存在以及变形能力,使分子之间产生了吸引力。分子之间的这种吸引作用力叫做分子间力,也叫做范德华力。物体的分子间力作用起源于物质的电性结构。非极性分子的分子间力叫做色散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有色散力和诱导力,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有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取向作用)。氢键是分子之间由氢核和另外一个分子的孤对电子之间的吸引作用,是分子间力的一种。

分子间的吸引力可以分为两种:我们把相同分子间的吸引力叫做内聚力,把不同分子间的吸引力叫做附着力。同一种物体的分子间的吸引力同物态有关:在固态时分子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分子间吸引力最大,能够保持一定的硬度、体积和形状;在液态时距离比固态时大一些,所以分子间吸引力就小一些,因此有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容易分开;气态时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分子之间几乎没有吸引作用力,也没有排斥作用力,可以认为分子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所以就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流动性很大,总是均匀充满整个密闭容器。分子结合牢固则为固体,结合不牢固则为液体,分散则为气体。

分子的引力作用的范围用分子作用球表示。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分子作用球半径的数量级是10-7厘米,一般为6×10-7厘米。当分子的距离等于或者小于分子作用球半径时,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力才显著表现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间距越小,吸引力就越大。不同的物体的分子间吸引力是不同的,例如铁比钢软,水比原油粘性小,气体比液体容易流动,液体分子能够比较自由地流动,都是分子间引力小的缘故。固体分子只能够和周围几个分子发生作用。

固体和液体都不容易被压缩,因此可以证明,物体分子间不仅存在着吸引力,同时还存在着推斥力。如图所示,橡皮带反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弹簧反映了分子间的推斥力。实验和理论一致表明,分子间既存在着吸引作用,也存在着推斥作用。引力和斥力之间是平衡的,引力起主要作用还是斥力起主要作用,由分子间距决定。根据研究知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几埃(1埃=10-8厘米)的时候,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当它们的距离大于几埃而小于分子作用球半径(约几十埃)的时候,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吸引的。

炁学揭密解惑:分子之间同时有引力和斥力两种力存在,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炁子——对冲状态的阴阳炁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同种物体的三种物态的分子是相同的,只是物体的炁子不同,就是炁子的能级不同,气态炁子能级大,固态炁子能级小,液态处在中间。分子和物体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为物体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力结合形成的,分子依然不变,还是原来的分子。物体炁子和分子炁子有相近的能级,可以说,物体炁子只是把分子炁子连成一体而已,众多的分子炁子形成了物体炁子,就像多个小水库连成的供水网,效果就好像一个大水库供水一样。物体炁子就是分子间力物质,分子间力起源于物体炁子,炁子把分子粘连在一起。炁子中的电炁流起吸引作用,磁炁流起斥力作用。

图4.36分子间作用的模型

9、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扩散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自发地相互搀混的现象。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运动的直接证明。由于分子在无规则运动从而彼此渗入,形成了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扩散也越快。物体都有扩散现象,说明物体的分子是在运动的。

布朗运动是由英国的布朗在1827年发现的物体现象。这个现象直接证明了物体内的分子是在进行着无规则的紊乱运动的。这种运动是自发的和永不停息的。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布朗运动越快越激烈。

物体的扩散现象和布郎运动等实验证实,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而且这种运动是无规则性的、自发的。温度升高则分子运动增强,扩散加速、布朗运动加剧。一切分子都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所以分子本身都有动能。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显示了分子运动的特征。这两种运动还间接地证实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否则分子就不能够进行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运动(只能够进行就地的转动和振动)。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十分强烈,所以总是能够均匀充满整个容器。实验结果表明,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是很大的,一般是几百米/秒,例如在0℃时,氢分子的速度是1840m/s,氧分子的速度是460m/s。

炁学提示:分子热运动是物体炁子的流动引起的,不是分子自己在运动,分子运动只是炁子运动引起的现象,就像水流动引起水中漂浮物的流动,并不是漂浮物自己流动。原子炁子使电子绕核子转动,物体炁子使分子进行热运动。温度高则炁子能量大,炁子流动快,分子震荡强烈。热炁流是炁子在进行紊流形成的现象。

10、偶极矩。

偶极矩是电荷产生的电矩,指向负电中心。非极性分子的偶极矩为0,极性分子的偶极矩不为0。

炁学提示:偶极矩反映了分子炁子的电性(电炁流成分)。

11、极化率。

反映了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炁学提示:极化率反映了分子炁子的强度。

最新小说: 穿成病弱反派后 全职召唤法师 火影中的学习大师 木叶之赚钱养家 从乡村球队走向豪门列表 北地枪王张绣 变身反派少女 召唤玩家后我成了海王 下路禁止秀恩爱[电竞] 小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