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越秀山寻古之旅,除了是一次可以放松我们紧张学习心情的休闲之旅之外,还是我们这一些对于广州文化并不熟悉或是遗忘已久的人的一次广州历史游历之旅,重温广州文化,重温越秀山,我们无一不是获益良多。
这一天,我们集体准时来到了越秀山集合,但却因为碰巧遇上五一黄金周的节假日的人流高峰而受到了不少的阻碍。但这非但丝毫没有减轻我们对这次活动的热情,反而到了最后,五一假日的人流给予了我们意外的欢乐。这次活动,我们大家分成了三个队伍,随后便是由雪梅老师分配任务,而我们这一次的任务,便是了解并且介绍的广州历史文化。
任务分配完毕后,这一次的越秀寻古之旅便是正式开始了。首先,第一站我们去哪里好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激烈的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先去五羊石像。毕竟那里是广州之所以被称为五羊花城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州市越秀山闻名全省甚至全国的标志之一。但在前往五羊石像的路上,意外发生了。因为路线错误的缘故,我们离开始决定的五羊石像的目的地越来越远了。没办法了,或许这一切算是缘分吧!改变第一站的目标。既然我们已经走错了路线,那就将错就错,五羊石像我们最终还是会到达的,就让这重要的标志作为我们最后的压轴好戏。
然而因为路线的改变,我们的第一站目的地便是去到了镇海楼。镇海楼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海”。又因楼高5层,故又俗称“五层楼”。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今日的镇海楼,高28米,歇山顶,复檐五层,红墙绿瓦,雄伟壮观。首层面阔31米、深15.77米,山墙厚3.9米,后墙厚3.4米;每层向上有收分,面阔及墙厚尺寸均有递减,第五层面阔为26.4米、深13.67米,山墙厚1.65米,后墙厚1.3米。同时,它也是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只可惜最后我们却因为入内参观需要买门票而被拒于门外。那里的售票员姐姐给了我们镇海楼的简介和越秀山的地图,便将我们打发走了。但是不要紧,至少我们还是拿到了越秀山的地图,这对我们接下来的路线规划还是很有用途的。
看着手中的地图,我们终于算是找到了五羊石像的准确位置,但距离却是太远了,所以我们还是决定先去参观孙中山纪念碑。走在上去纪念碑的石梯上,我们抬头望去,孙中山总理的遗嘱便直接映入我们的眼帘,“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闘。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总理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我们这些后辈的幸福生活,他不惜牺牲自己一生宝贵的时间。他是我们永远心目中的尊重的总理,也是我们毕生的模范、榜样,同时他伟大的形象也将永远刻在我们每一个的心中。
终于上来了,围着纪念碑的外围转了一圈,这让我不经意回忆起自己儿时与父母来此游玩的回忆。那时的自己天真、活泼,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只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自己也无法再像以前一般了。原来我们还是打算进入纪念碑里面参观,但无奈时间紧迫,我们还要赶去五羊石像,便只能匆匆离去了。
在直奔五羊石像的路上,我们在不经意间来到了古城墙边。城墙边上的风景依旧,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初战争时,守卫广州城的军队所留下的威严的氛围。站在古城墙之上,闭上双眼,清风吹过,仿佛清风带着自己回到了过去,一幕幕烈士英勇守卫广州城,抵御外来侵略者的场面在眼前上映。
感受完这古时威严的气息,我们便从古城墙上下来了。在外围再次望向城墙,景观却和城墙之内所见的大不一样了。老树已经在城墙壁上盘根,依旧威严耸立的城墙也已经长出了绿苔。虽然威武不如当年,但城墙依旧毅力在越秀山上,就像英勇的卫士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却依然守护着我们的广州城。
几经波折,我们也终于来到了我们最终的目的地——五羊石像。随着人流的波动,我们也走到了五羊石像的面前。看着屹立在人海之中的五羊石像,那古时的神话故事也仿佛重现于我们的眼前。传说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海天茫茫,遍地荒芜,人们辛劳终日难得温饱。一天,天空仙乐缭绕,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把谷穗留给广州人,并祝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这动人的传说世代相传,广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五羊石像也成为广州城市标志之一。同时石像建于1960年4月,由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雕像高11米,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以四只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1只口衔稻穗的高大母羊流连造型,再现了羊化为石、把稻穗赠给广州人民的传说。
在最后收集完了五羊石像的资料,活动的时间也是来到了尾声。我们马上就要回到集结地点,整理这次活动收集的所有资料,准备好待活动时间到了,大家活动任务展现成果。一段时间过后,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就待这最后的总结大会开始了。
总结大会开始,在大会之中,大家都是以越秀山的地图作为主要的引导工具,再加以各自队伍收集的历史资料加以讲述,以求达到让人明白越秀山的大致路线之余,还能了解到广州历年来的历史的目的。再加上五一节的人流量充足,还有不少游人以为我们在拍电视节目,为我们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和热闹的气氛。待各组展示任务成果之后,便是雪梅老师和善壮老师的发言,同时也是为我们这一次的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一次的越秀寻古之旅,不但让我们在学习的压力之下得到了放松,也是让我们重温了广州的历史知识,再进一步地加深自己对广州的了解。不仅是开阔了眼界,也是让我们这一些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更合格地做一名东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