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息轰动了全县。
盘踞黑风寨十余年,令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的黑风双煞被人制服,押解到官府了。押解黑风双煞者,为首的是一位白衣书生,还有随从数人。白衣书生和随从们脸上都有刺字。
没过多久,又一条消息令全县震惊。
押解黑风双煞去官府的白衣书生,正是在外省手刃数十官差,血洗当地,名震天下的瘟神王宝!
瘟神王宝来本县了!
百姓们纷纷谈论瘟神王宝的话题。
“听说了吗?官府都束手无策的黑风双煞被一个白衣书生给制服了。”
“是啊!我还听说啊,那个白衣书生就是在外省杀了许多官差的瘟神王宝。”
“要说那瘟神王宝也够厉害的,官府都奈何不了的黑风双煞竟被他制服了。”
“谁说不是呢!想当初,金大善人也只是抓到一个黑风双煞的手下,这回王宝竟然抓了黑风双煞。”
“瘟神王宝来本县,不知会怎么样。”
“是啊!难说。”
现在全县都知道本县来了位厉害的角色——在外省手刃数十官差,血洗当地的王宝,瘟神王宝。
王宝是朝廷要犯,但知县没去捉拿他,知县知道自己惹不起这尊瘟神。
知县也没有上报上级官府,要求派兵增援捉拿王宝,因为有前车之鉴,向上级求救兵就说明自己无能,或许会被降级或革职。
对于地方上的麻烦,只能向上级隐瞒,不能向上级要求帮助,这样才能维护自己在上级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是每个官场中人都知道的潜规则。
有一年闹蝗灾,粮食欠收,百姓交不出税赋,知县还是向上级隐瞒真相,呈报粮食大丰收,用百姓的口粮向上级交了税赋,地方上饿死不少人,却受到上级嘉奖。
对上级做好表面文章,是官场的不传之秘。上级要看的是表面文章,不是真相,下级只要把表面文章做好即可。
因此,知县向上级隐瞒了王宝来本县的事。
且说王宝拿下了黑风寨,理所当然地成了寨主。从此,他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
对于黑风寨原来的成员,愿走的走,愿留的留,王宝并不强求。
《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古代儒家读书人的社会理想,王宝少年时刻苦读书,也曾梦想过将来科举出仕,状元及第,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辅佐皇上建立大同社会。但一场变故彻底毁了王宝的前程,他成了脸上刺字的配犯,从此断绝了学优登仕之路。
拿下黑风寨后,王宝决定在黑风寨内实现大同的理想。
经过寨主王宝的几年努力,黑风寨面貌焕然一新,犹如世外桃源。
王宝在黑风寨实现了自己少年时建立大同社会的理想。
现在再接着讲杨秀的故事。
杨秀得罪金大少爷,被关押的第三天,钱知县收到了金大善人的请柬,邀其当天夜晚来庄园作客,有要事相商,切勿推辞。
当晚,金大善人派人抬轿把钱知县从钱府请到庄园。
钱知县到庄园时,金大善人和金大少爷已在门前恭候。
钱知县被迎进客厅,客厅内已摆下丰盛的宴席,但客人只有钱知县一人。
金大善人摒退丫鬟仆役,关上客厅的门,客厅内只剩下金大善人父子和钱知县三人。
宽敞的客厅,丰盛的宴席,却只有金氏父子和知县三人,连丫鬟仆役都摒退了。
钱知县预感到金大善人必有非同寻常的事要自己办,否则不会如此殷勤和诡秘。
会是什么事呢?
钱知县预感得没错,金大善人要拖钱知县下水,做伤天害理的事。